Skip to content

敬佛

首先談有關敬佛的事宜。

每個人既然有心要學佛,最重要的,對佛須有恭敬心,不論在家或出家,只要看到佛像,不論是木雕、銅鑄、紙繪、綢絹畫的,都要整齊衣著,向佛像頂禮,至少也要將衣服整理好,問訊。現在印刷術發達,有些小張的佛像,可放在口袋裡面,大家請回去時也要恭恭敬敬,不可以因為小幀,隨便摺疊放在褲袋中,褲子的前面或後面袋子,都不應該放佛像;或者隨便丟在桌上,要用的時候又隨意放到一個袋子裡,這都是不恭敬的表現。對佛像不恭敬,卻希望佛陀保佑自己事事平安如意,有這種道理嗎?通常如果客人要來,或者要去拜見自己很尊重的人,我們會慎重地挑選合適的衣服穿,再照鏡子,檢查衣著整齊嗎?領結打好了嗎?對一個凡夫都這樣的恭敬,何況是拜佛,豈能不慎重?所以有些人居家隨便穿著內衣,男眾穿著短內褲,從佛菩薩面前經過,手隨便比個禮拜的姿勢,這都不應該。地方很狹窄不能禮拜,或路過人家廳堂看到佛像,我們也應該問訊或合掌。

在佛殿或閱經的經堂如寺院的圖書館或藏經樓,裡面也掛著佛像,或佈置了小小的佛堂供著佛墜,因為佛堂相當寬大,進到裡面,不可以兩手隨便拜一拜,一定要恭恭敬敬的頂禮。

我們不一定要點著大把的香供養,看到佛像能好好的頂禮三拜最重要。拜下去時心中念讚佛的偈頌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,世間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。」不懂佛法的人只對天人很恭敬,甚至認為大公比佛還尊貴,天公可以指派佛做事,這是錯誤的觀念。佛已經圓滿覺悟了,可以做天人的老師,所以說天上天下沒有人像佛這麼尊貴,佛的福報與智慧都具足。不只天上天下沒有人如佛,即使十方世界也沒有人能與佛相提並論。須知這裡說的佛不限於釋迦牟尼佛,只要成就了佛道,菩薩以下的眾生就不能與他相提並論。世間所有十法界眾生我所見過的,一切都沒有像佛這樣的尊貴。

接著念三遍咒語;「唵 嚩日囉斛」。「天上天下無如佛」的偈頌念一遍就好。有些老菩薩不會念咒,不會念偈頌,只需要恭恭敬敬禮佛三拜,心中想著;「我現在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」。

進入佛殿或藏經樓或寺院的圖書館等看書的地方,或寺院的客廳擺著書籍供人閱讀,除了佛像可以請進佛殿,佛經可以請入藏經樓或圖書館,其他零碎的雜物絕對不可以帶入。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,水果也要洗乾淨才可以供佛;香末或線香,如果不親自點燃,我們可以交給香燈師父,不可以隨意放在桌上。

進了佛堂,到處走動或東張西望,這樣是不如法的。進了佛堂,一定先恭敬的拜佛,然後才能抬頭看佛像與旁邊供奉的菩薩等,而且要默默的念偈頌;「若得見佛,當願眾生,得無礙眼,見一切佛。」今天我們能夠看到佛,心中很高興,見佛就能深入佛法,不只希望自己如此,還希望所有一切眾生得到無礙眼,見到十方三世一切佛。有些人眼睛雖然很亮,佛像就在他的眼前,他卻不知恭敬,只將它當成一般圖像,其實是他的心有所障礙,如果他們沒有障礙,能見一切佛,不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。我們見到佛,就發願一切眾生也都能見到佛,一同修學佛法,不要在六道中癡迷做不好的事情。

心中也要默默讚佛;「法王無上尊,三界無倫匹,天人之導師,四生之慈父。我今得皈依,能滅三祇業。稱揚若讚嘆,億劫莫能盡。」佛是法王,於種種法都了解。萬法全都了解的法王,沒有人比他尊貴,於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中沒有人能與他比擬,他是人天的導師,也是四生胎、卵、溼、化稱為四生︶的慈父,不論在四生的任何一道,佛都像慈父一樣牽引指導,讓每個眾生越來越好,修行境界越來越高,不再墮入三惡道,.甚至不在六道中輪迴,與佛一樣成為聖人。現在我們能夠皈投依靠,能滅去三大阿僧祇劫的惡業,數量無法計算。

為什麼說見到佛,依靠佛,拜幾拜就能夠將我們的業障消除.譬如一棟房子建好以後不曾使用,一直未向電力公司申請供電,十天或十個月乃至十年,那房間一直是黑暗的,不過申請手續-辦好,開始供電了,立即有了光明。依靠佛,我們才明白善惡是非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就能夠消除三祇的業。稱揚或讚嘆佛的功德,花幾億劫的時間也讚嘆不完,拜佛時我們應這樣觀想。年紀較大的老菩薩如果不會這些偈頌不要緊,只要認定佛很偉大,用心真誠的禮拜,發願要言行如佛,向佛學習,這樣就可以了。

在佛殿裡面經行,一定要向右繞旋,不可左旋。印度的習俗,繞佛表示對佛恭敬,繞三圈或七圈都可以。繞佛時,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,要像參加法會時一樣直行念佛,眼睛平視正前方。

在大殿內不要說世俗的話。有人在大殿說起菜市場有什麼菜,哪裡賣什麼不貴又漂亮的衣服,某人的孩子天天學習鋼琴、美語,這些俗話都不應該在大殿內討論。即使說佛法也不應該大聲,大殿是拜佛的地方,並不是講話討論的地方。有人見了大殿的佛像很莊嚴就大聲喧嘩起來,又說起別處也有很莊嚴的佛像,這話都不應該在大殿說,更不可以在大殿高聲談笑。

在大殿中,除了繞佛念佛後的打坐以外,不可以貪圖大殿高又涼爽而拿椅子到裡面坐著乘涼。

不可以在大殿中吐痰或擤鼻涕,因為大殿是拜佛的清淨地方。在自己家中有客人來訪,我們要吐痰或擤鼻涕時,都會到隱蔽的地方,何況 在大殿佛菩薩面前擤鼻涕,更是不恭敬。

在大殿站立要莊嚴,不可以倚靠牆壁或柱子。有人在大殿誦經,或聽講經、開示時間久,累了就靠著牆壁;有人拜佛累了,靠著桌子跪著,兩者都不恭敬。有時難免咳嗽,應先用袖子掩住嘴巴。面對客人,我們會轉頭掩住嘴巴才咳嗽,對佛當然更要這樣。外國人在突然忍受不住打個噴嚏或咳嗽時,會很禮貌的立即道歉。既然對一般人要守這種禮節,何況對佛?想吐痰卻又不能出去的時候,可以吐在衛生紙裡,等法事休息,再拿出去處理。

拜佛的速度,不快不慢才莊嚴,五體投地是雙手反掌,手心向上,有雙腳、額頭都要著地,這叫「頭面接足」禮。有人只拜了一半,頭末著地就站起來,這樣不恭敬。

我們用誠懇的心觀想;「天上天下沒有像佛這麼偉大的,十方世界中,也沒有能比得上佛的,世間所有的我都見過,也沒有眾生像佛一樣。」

「我見到了佛,也希望一切眾生都具有清淨的眼睛,都能夠見到佛。」

有人拜佛速度很快,才拜下去就站起來,既不恭敬也不莊嚴,好像舂米一樣。正確的拜法;一定要在拜下去時反掌,把頭點到地,再把手收回來,再站起來,慢慢拜,慢慢拜,也不可以一拜下去就像睡著了。佛門說有七種禮拜,有些正確,有些不正確,我們應該要知道。

一、我慢禮 我慢是驕慢心。在大殿做早晚課或共修時,有些人沒帶著恭敬心,人明明在大殿裡面,心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?甚至左顧右盼,看看前面、旁邊的人在做什麼;五體投地時隨便俯下身子,頭還未著地就站起來了。由於被人招呼參加禮佛不好意思拒絕,隨意跟著禮拜,如同搗碓一樣。這就是對佛陀沒有恭敬心,用我慢心來拜。

有的父母很恭敬佛菩薩,帶孩子到寺院拜佛,孩子礙於父母親的命令不敢拒絕,到了佛殿當然不能真誠禮拜,他不瞭解拜這木頭雕的、石頭刻的像做什麼!態度很不恭敬,只是機械式的隨著起落,眼睛東張西望,注視著大殿周圍的東西,眼睛飄向蓮華,看著香爐,心念跟著所看的東西跑,雖然身體也跟著大家拜,不過這是我慢禮。招呼親戚朋友拜佛,他們心不虔誠時,大多用這種態度,而且往往拜了一半就溜走了。

二、唱和禮 心沒辦法靜下來觀想。本來拜佛應該用清淨心,但是這種人的心念混雜凌亂,別人注意,他就趕緊拜佛,沒人看,他就偷懶不拜,拜佛只是做做樣子給人看而已,其實心很散亂;或嘴巴跟人念「阿彌陀佛」、「觀世音菩薩」聖號,完全不用心,別人看他是在拜佛、念佛,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。

我慢禮與唱和禮都非修學佛法者該有的態度,必須更正過來。

三、身心恭敬禮 聽到唱讚佛的偈頌,譬如念阿彌陀佛聖號之前,唱著:「阿彌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無等倫,白毫宛轉五須彌,紺目澄清四大海。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,四十八願度眾生,九品咸令登彼岸。」或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前,念著:「觀音菩薩妙難酬,清淨莊嚴累劫修‥‥」聽到唱偈頌時,不論讚嘆阿彌陀佛、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,除了這些偈頌以外,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名號,於念佛聲中身心非常恭敬,沒有絲毫厭煩,這就是身心恭敬禮。

有位在家居士以前到寺院就像到神廟去一樣,手拿香拜完插上以後,從來不曾頂禮二拜。他有機緣參加能仁寺三天的念佛法會,除了精進念佛有所感受,每天還要拜佛一千拜以上。經過一段時間,他自己說:「我一直想著一個問題,過去幾年我到任何地方都跟著人家拿香拜拜,香插好了,就以為佛會保佑我。等我參加精進佛三,護法人員不准我講話,逼我大聲念佛,拜佛要莊嚴,到現在我才了解拜佛的確很好,恨不得有更多時間來拜。大殿很清淨,一拜下去我就強烈地感受到佛菩薩的偉大,我們應該謙虛。這種感覺一生起來,不但對佛菩薩,就是對一切將來都會成佛的眾生,很自然生出謙虛的心,不敢再貢高我慢。以前我認為三炷香插好就是敬佛了,可以到處逛逛,這種錯誤的觀念,真是罪過。」身心恭敬非常重要,有些老菩薩雖然不識字,不能誦經,但是對佛菩薩非常恭敬。初學佛的人不知道該怎麼拜,假使能身心恭敬,精進禮佛不厭煩,就是身心恭敬禮。

四、發智清淨禮 已經啟發我們的智慧,用極清淨的心禮佛,體會佛的境界,隨我們的心現量。頂禮一尊佛,等於頂禮一切佛;拜一拜,等於禮拜了十法界,因為諸佛的法身圓滿遍融了。

許多人參加遊覽團參觀寺院,如果在每個道場停留的時間充足,就不會有問題,要是一天安排參訪幾個道場,想多見幾位師父,每處只停留幾十分鐘或一兩個小時,加上道場很大,有大殿、偏殿、後殿、地藏殿、觀世音菩薩的圓通殿等等,有的人一進到大殿看見很多佛菩薩的聖像,就在中間拜三拜,到兩旁也各拜三拜,左右兩列的菩薩像也各禮二一拜,後面的殿宇又供奉一尊菩薩像,他也拜三拜,再趕到第二殿,依樣一尊一尊的聖像都各拜三拜,大家催促他上車,他說;「我到這裡,還沒拜好所有的佛菩薩呀!」上車以後,他還在抱怨;「趕得這麼急不好吧!我只能拜完佛菩薩,顧著拜佛,這裡佛菩薩的像長什麼樣子,殿宇建築怎麼樣,我還來不及看呢!」

其實我們用清淨心和智慧,在前面大殿頂禮三拜,同時觀想;「所有十方一切諸佛都在眼前接受我的禮拜。」雖然只在一尊佛前禮拜,也就是拜一切佛。一拜下去,法界所有一切佛都來接受禮敬。我們拜佛的法身,不是拜佛的色身,一拜之中,拜的是阿彌陀佛,也拜釋迦牟尼佛,也拜了藥師佛;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禮拜,所有的佛也接受我們的禮拜了。有些人家中供奉觀世音菩薩,要他誦地藏經,他以為家中沒供奉地藏菩薩怎麼誦地藏經呢?非要到地藏菩薩的像前誦不可。這觀念不正確。其實在觀世音菩薩面前可以誦地藏經,家中供奉地藏菩薩,也可以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,乃至金剛經;家裡沒供奉阿彌陀佛,也可以誦佛說阿彌陀經。雖沒供奉阿彌陀佛,可以觀想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眼前接受供養,加持我們,所以隨時隨地都可以誦彌陀經;用不著到藥師佛面前誦藥師經,到觀世音菩薩面前誦普門品‥‥能夠用發智清淨禮,一拜之中,一切佛菩薩都接受我們禮拜。

舉個例子;我想宴客,如果一個一個的邀請赴宴,法會中有五百人,豈不要邀請五百遍?如果站在場中央向大家宣布;「明天我家裡舉辦一個活動,想請在座的諸位參加。」這一句話已經敦請了所有的人,而且沒有先請後請的分別。所以有智慧的人解決問題,輕鬆愉快。禮佛兩手反掌時我們要觀想,一切諸佛都已經來到面前,兩腳踏在我的掌上接受頂禮,頭著地,再站起來。

三拜以後,如果還有時間到別處禮拜,也只要問訊就好了。許多人燒了一大把香,好像有任何一個香爐沒插到就不安心。其實這樣不如法,佛寺裡面要保持清淨,不要薰得大殿黑漆漆的,所以到寺院裡,只要點一灶香代表我們的誠意就好了,這灶香最好插在外面的大香爐,以免殿裡的小香爐插了很多,薰得讓人受不了,使大殿不清淨。佛殿與神廟完全不相同,廟裡的神像、牆壁被薰得油膩膩、黑漆漆的,代表香火鼎盛,佛殿則不希望這樣。

五、遍入法界禮 自己觀想身心等法,從無始劫以來從未離法界,佛有佛性,我們也有佛性,心經說「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」,佛的佛性與我們的佛性平等,所以現前禮一尊佛,就是禮法界諸佛,不只一位特定的對象,只拜阿彌陀佛或釋迦牟尼佛而已。明白我們的身心本來與佛相同,具有清淨的佛性,我們禮佛,是因為佛已豁破無明,顯露了清淨的佛性,所以我們要循佛的方法去修持,為了要不忘佛法,以佛法策勵自己,所以時時親近佛,恭敬佛,這樣頂禮的境界較身心恭敬禮要殊勝許多。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觀想:我們禮拜某尊佛,其實也禮敬自己的佛性,希望能夠將我們的佛性啟發出來,使自己也能平等光明。

六、正觀禮 正觀是正確的觀想。禮自性佛,不緣想他佛。譬如有人到某地請了一尊佛或菩薩的舍利,這當然非常珍貴,我們應該恭敬禮拜。不過我們只傻傻的禮拜,不知道向佛菩薩學習,期盼將來與佛菩薩有相同的成就,這種禮拜的益處就太小了。好比有個雕刻家的工夫很好,或者某個畫家很會畫圖,我們很欽佩,很恭敬的禮拜他們的相。如此禮拜有成就的人,卻沒學習、探究他們雕刻與圖畫的工夫,自己沒有一絲毫那方面的成就,他們的相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?了解自性是清淨的,不去緣想其他的佛,因為一切眾生都有平等光明的佛性。有了這種正觀,禮拜時應該向佛學習,啟發本身具有的佛性。

這一層次絕不是初入佛門(好比剛在國小或幼稚園程度︶的人所能理解,必須在身心恭敬禮佛已經有一段長時間,本身又對佛法真正深入體會,才能了解本來佛與眾生平等,我們被無明遮蓋住所以還是眾生,假使當下能將無明去掉,而且無明永遠不再生起,我們也就與佛相同了。比如說;一棟十間房子的建築,每間結構相同,十家人搬進去住,有人永遠保持乾淨,裡頭舒舒適適,非常整潔,因為他將房子清淨的本性顯露出來。有的人兩、三天才整理一次,灰塵多時,可以在桌上寫字,並不是這房子灰塵特別多,因為沒清除,障蔽了本來的面目。更懶惰的人,一、兩個月不打掃,裡面亂成一團,看起來繁雜毫無頭緒。還有人把本來裝潢很好的房子當成垃圾堆,進到裡面就覺得很難受。本來完全相同的十間房子,就看我們怎麼運用、對待,它就怎麼呈現。佛陀與我們的佛性本來完全相同,但是眾生的心一再往貪瞋癡裡鑽,將佛性遮蓋住了,如果去除貪瞋痛,把心整理清淨,如佛一般,一切就都平等了。正觀禮就是用這種態度來禮佛。

七、實相平等禮 上述六種禮佛的方式都用身禮佛或用心觀想,還有「我在拜佛」的相,實相平等禮則沒有「我去拜釋迦牟尼佛」或「我去拜阿彌陀佛」的分別。凡夫與聖人的心本來完全相同,與我們沒任何分別、差異。真正了解我們與佛的實性平等,而且體用不二,起心動念、言行舉止都依憑佛菩薩的教誨,身、口、意三業常與佛菩薩的行願相應,這樣的禮敬就很高超了。

這七種禮佛方法中,前面三種稱為事禮,看得到身體在拜佛,知道我們在做拜佛的功課。後四種是理禮,有時候看不到拜佛的形相,但是真心對佛敬禮,了解佛與眾生的佛性完全平等,拜佛就是要顯發自己的清淨自性。修學佛法的人應該按照後面五種,不依前二種。

凡拜佛、拜塔(緬甸、泰國、寮國許多人愛拜塔,因為有塔等於有佛的地方)、拜經、拜大沙門,頂禮時都要用恭敬心,用正確的方法來拜。

不在家中,不在寺裡,到各地方看到有佛像、佛經,或者一個佛字放在不潔淨的地方,要趕快用雙手捧著,放到清淨的地方。譬如有人家裡髒亂,佛經放在污穢的桌上,我們趕快將佛經捧到清淨的地方。素食館的桌上放著佛像,也許是食客請來觀看的,他們不懂得尊敬佛,我們看到了,應趕快將佛像請到清淨的地方。看到別人對佛像或佛經不恭敬,與他們相處的機會,要細心委婉的勸誡他們,不要將佛像、佛經放到不清淨的地方,也不可以一半在桌上一半懸空,應該恭敬的置放。

佛像不應該放在房間裡面。在外地租房子,不得已放到房間裡,要用乾淨的布遮蓋,禮拜時打開布幔,拜後又遮蓋好。

在佛像前不可以躺臥。租房子的人,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,不得已的情況下,睡覺時應該將佛像用乾淨的布幔蓋起來。

睡覺時不可以在佛像前張開兩腳,體態不好看,顯得很放逸。

既然安置佛像,就不應該將佛像放在房間裡面,因為佛像在就如同佛在,不可以不恭敬。

現在有些人對經典或是佛像,看得很平淡,缺乏恭敬心。古人從印度求經回國很不簡單,即使出版一部經典,在印刷術末發達時,要用木頭慢慢刻版才能印刷,所以古人對佛經都非常愛惜尊重。想求得一尊佛像來供養,更是困難,所以對佛像非常恭敬。現在印刷術發達,佛經印刷容易,常有人印許多經典來結緣,由於取得容易,許多人就不太珍惜了。佛像的製成,除了沿用古代銅鑄、木雕,或者宣紙手繪以外,還可以印刷,所以也有人印佛像結緣,現在每座寺裡差不多都請得到,大家也就不太珍惜。我們認為佛教很好,尊重它,應該對佛像敬重,也要敬重佛所講的經典才對;很多人希望了解佛法,卻因為佛像和經典取得容易,而無法生起稀有珍貴的心。要知道敬佛與尊重佛所說的經典,乃至尊敬佛像,其實都是為成就自己的品德和道業。如果沒有佛陀,我們怎能了解真理?看到佛像,我們才容易想起佛說的道理,因此不論什麼人都應該尊敬佛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