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坐禪

  有些人除拜佛課誦外,還有興趣打坐。的確,打坐能夠讓心統一下來,禪坐應該了解方法,才不會出毛病。我對坐禪沒有深入的研究,打坐和修禪定其實有一段距離:心定即是禪,打坐是將心調整好而已。

  打坐的方法:首先將身上較緊的東西解下來,穿西裝的人要將領帶和皮帶鬆開,在家最好穿運動服裝,伸縮自如,比較輕鬆沒束縛。牛仔褲或較緊的衣褲不適合打坐時穿著。出家的衣服原本就比較寬鬆,很適合打坐。在家有腰帶,將腰束緊了,打坐時也要放鬆,坐下來會讓我們感覺束縛的東西都要解下來,換上寬鬆的衣物,較緊的襪子換成鬆的。坐下來要求全身血氣流通,如果有衣物或裝飾品束縛,那個部位以後會產生毛病。

  衣服應整理整齊,不能為求寬鬆而不扣鈕扣,衣服這邊擠成一團那邊擠成一團也不好。

  坐墊要稍微軟些,但一般的海棉太軟,要選硬一點的海棉,才不會一坐就陷下去。坐的時候前面應該低些,後面高出一寸。目前能仁淨寺使用的是兩塊坐墊,下面一塊當作跪墊,上面那塊小的當坐墊用,拜佛時將上面的坐墊推到前面做拜墊,坐禪時將他推到後面,上下差不多差一寸許,坐起來很舒服。

  坐下來應該念偈頌:「正身端坐,當願眾生,坐菩提座,心無所著。 唵 嚩則囉 阿尼缽囉尼 邑多耶 莎訶。」三遍。舉心動念都要是正念,時時跟著佛陀行持。坐時端端正正,不歪向一邊,以免妨礙血液循環。打坐時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坐在菩提座。我們修行,希望眾生也修行,心念都沒有執著。假如晚上吃了一道很好吃的菜,一打坐,就想到要趕緊請廚師教這道菜,這就是執著、妄想;曾到某人家裡參觀佛堂的擺設,打坐時想起來,生出嫌棄自己家裡佛堂的心,結果人是坐著,心有所執著,這種妄想,應該去除。希望自己無所執著,也希望眾生都無所執著。坐下來時,希望端身正坐,所有眾生也都能一起坐菩提場,心皆無所著。

  坐下來密念偈頌以後,就以左腿盤在右腿上面,再將右腿盤到左腿上面,通常稱為結跏趺坐--雙盤,左右腿哪一腿在上都沒關係。有人左腿在上面,右腿在下面,這是吉祥坐;有人右腿在上面,左腿在下面,這是如意坐,兩種都是單盤。不論怎麼坐,只要能將身體穩定就好。

  盤腿的時候應該讓腳掌置於另一大腿髖骨上面,不能隨便價在小腿上,我們坐著兩腳應該和肩膀的寬度相同。如果怕痛,只是兩腳腳掌相觸,就不能坐的安穩。

  右手放在左手上面,手心向上,兩根姆指相觸,手指併攏伸直。腰挺直,背部需向一面牆壁,不能駝背。常打坐,如果姿態一直不正確,久而久之身體就駝了,行成人未到頭先到的情形:有座寺院的出家眾年紀都很大,走路姿態不雅正,就是因為打坐的時候腰沒挺直,腰一彎,兩肩又下垂,時間一久,習慣地駝了。

打坐的姿勢要正確,發覺背部駝了應該馬上挺直。馬來西亞有一位女居士,聽說日本禪宗很盛,所已在十幾年前專程搭飛機到日本學習打坐,沒多久前,我看了韓國人打坐的錄影帶,打坐時有人不斷指導,不停巡視,資是一有不正確,立刻用香板加以警策。聽說那位女居士第一次受到警策後,還是駝了背,第二次被狠狠地打得很痛,到現在她還印象深刻,所以每次打坐都做得很筆直。在台灣我接觸過幾位參加禪七的在家居士,打禪七時對坐姿的要求比較嚴格,坐的很挺,即使不打坐,他們的身體絕不會搖搖晃晃,可見打坐也要經過一番訓練,坐久了兩隻腳會痛,這是必然的現象,如果一痛就鬆了腳,我們永遠不可能訓練好;十分鐘腳痛了,不理會他,忍耐下去,多做幾分鐘才放下來,坐習慣了,可以再延長為二十分鐘,久而久之,習慣了,腳就不痛了。可能因為長路節目的關係,錄音時我一定盤起兩腳,節目告一段落才會動一下,不然動了椅子就出聲音。我全神貫注在講經,根本不覺得腳痛。到電台講經,將近二、三十年時間,雖然我未特地撥出時間打坐,講經時若不將兩腳盤起來,簡直就不知該如何擺置,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,可說要單盤就可以自然將腳盤起,不需要動手協助。這是我個人的經驗,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。

  打坐時背部挺直,但是頭不可以抬得很高,下巴稍微收起來,不可以緊張得使肌肉僵硬。最好穿著海青打坐,海青的領子挺立,脖子貼著海青的領子,表示坐得挺直了。出家人一般穿著的衣服領子也是直立的,脖子碰到領子,將下巴稍微向下收就對了。

  上下牙床要緊閉,兩脣緊合,兩眼微微張開,向下看,好像要看自己的心。假使兩眼張開,有人走過我們看的見,或著看的見比較遠的東西,心就更容易隨著那些人或東西跑來跑去,起心動念了;看近處,心比較能夠定下來。另外有些大德教導:兩眼看得太近也不好,容易睡著,這時候最好張開雙眼看著佛像;如果心很散亂,看到前面幾隻螞蟻走來走去,或者看到其他眾生在那裡走動,心就跟著亂動,這時候乾脆將兩眼稍微閉起來。換句話說,昏沉時將兩眼張開些,掉舉時將眼睛閉起來些,平時則眼睛微張向下觀心。

  坐的位置要固定,不能一會兒坐這裡,一會兒換到另一邊。不能倚靠著牆壁或柱子,打坐時不可用躺椅,整個身體全靠在躺椅上。有人利用打坐時間睡覺,在大殿中打起呼來,這樣不可以。

  坐的時候心定不下來,可以數呼吸,叫做數息觀。氣吸進來,再慢慢呼出去,數一,再吸進來又呼出去,數二,由一數到十,然後又由一數起,一直從一到十數個不停。

  氣不要只到肺部,應該儘量用丹田-下腹部來呼吸,身體才能夠很健康。呼吸越慢越好,但不應該閉氣,吸得飽滿,再慢慢將氣呼出去。吸氣時肚子脹起來,呼氣時肚子再縮下去。有位教氣功的人說,不一定坐著練呼吸,站在空氣流通又清新的地方,兩隻手輕輕按住腹側,慢慢呼吸,每口氣都吸進丹田,這樣對身體好,心也很容易入定。

  有些人不用數息觀調心,而用持咒。大悲咒比較長,可以持七佛滅罪真言,或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,或六字大明咒,任何我們習慣持的咒都可以。年紀大的人甚麼咒都不會持,可以念「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…」,一直念到氣沒有了,換一口氣再念。

  有人作觀想,參禪的人參「父母未生我以前,什麼是我本來面目?」有人觀想佛的三十二相,譬如看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,想著,為什麼他的眼睛那麼好?因為佛慈眼視眾生;他的嘴為什麼那麼莊嚴?因為他從來不造口業。一百劫才能修一個相好,三十二相要修多少時間呢?三祇修福慧,百劫修相好,所以一個人的相貌要好,很不簡單。觀想佛的相貌,心裡想:我這張嘴很會說壞話,現在開始不再說壞話;我常常批評人家,看到不喜歡的人就毀謗,我的嘴不再這樣做了;佛的眼睛這麼慈祥好看,我的眼睛這麼難看!因為我一生起氣來,用三角眼看人,瞪的兩顆眼珠子快掉下來,從今天起我不再這樣了。

  有人以參話頭修習定的功夫—一直參究一句話。到底要數息、持咒、作觀,或習定,或參話頭,全由自己來選擇,方法非常多。念佛時如果心會動搖,我有一個方法,起來拜佛,不計次數,因為少數還能記得,數目大了常會忘記。我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拜十二下,就看佛像的右眼拜三下,左眼拜三下,看著鼻子拜三下,嘴拜三下,總共十二拜。然後再念「南無觀世音菩薩」,也是十二拜,換念「南無大勢至菩薩」也是十二拜,這麼一直換下去,各人修行的方法很多,全看自己怎麼想。

  不再坐的時候先將眼睛張開,用手將臉擦一擦,身體稍微動搖一下,然後才將腳放下。腳放下以後,將衣服拉好,整理整齊,靜靜坐一會才站起來走動。與人共修,還沒打磬前,我們不可以將眼睛張開,應該只稍微張兩眼,打磬才能動手擦臉頰。如果只坐兩三分鐘,根本不必擦臉。坐的時候如果要咳嗽,或者打呵欠,一定要用袖子將嘴巴掩住。

  以上是打坐方面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。

  我們參禪,應該要有法師指導才不會發生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