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處眾

  凡沙門、居士入大眾中同住同行,坐的時候一定要謙讓,座位不夠時應先禮讓別人,不可以爭搶。在會議場合中往往更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來,開會時應該禮讓比丘坐在前面,比丘尼坐在後面,在家眾應該坐在出家眾後面;同是出家眾,要讓年紀大的、出家早、受戒早的人坐在前面,晚出家、年輕的出家眾坐在後面。某些大會場中,有時會有一些年輕人,不管有沒有年高的長老在場,總要爭到前面座位,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,有涵養的人或許不說出口,心中或許會想:「不知道是誰教出來的徒眾?沒大沒小,連個位置都不知道謙讓。」從相處在大眾中能不能尊重別人,可以看出這個人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修持。

  不但會議場中的座位問題,大法會中難免有很多出家人一起用餐,我們應該將上座,或比較涼快、空氣好的座位,留給年紀大的長老坐,等年長的人就座了我們才坐,絕對不可以爭座位。不能見到年長的人來了,只用眼睛瞧他一眼,不加理會,不肯讓座,只因那個座位涼快,上菜時不用接盤子。不願謙讓別人,這會顯出自己的自私和不知禮儀進退。

  在座眾人之中,可能有些威儀有缺失的人,我們要隱惡揚善,不可以張揚他們失態的地方。古時候出家必得經過考試,現在或許沒經過訓練就出家了—吃飯不如法,走路不如法,上殿拜佛也不如法—我們不可以在大眾面前讓人難堪。常看到某些年輕的出家人,取笑年長不如法的出家眾,拿他們的糗事當笑料來說。人家的缺失我們要盡力掩蓋,然後找個恰當的機會,再向當事人說明他的某些作法不好,應該改進。這麼要求他改正,他會非常感謝,若是人家一點點的缺失都要拿來宣揚,會讓人很難堪,很沒面子,坐立不安,恨不得有個地洞鑽進去。這是缺德事,我們要有隱惡揚善的心。

  如果成就一件很好很成功的事情,不一定是我們個人的能力所完成的,絕對不可以掩蓋別人的功勞,顯揚自己的長處。菜根譚裡面說,有功勞要讓給別人,有過失即使有同犯的人,我們要儘量獨自挑起,能這麼做的人,一定會得到眾人的恭敬。如果將功勞全部當成自己的,過失則推諉給別人,日子久了,必定沒有人願意與這樣的人一同共事。

  在團體當中。很多在別人還沒休息,還用功修行,或還在做常住的工作時,自己偷偷溜去休息,這是不應該的行為。

  早上大家都已經起床準備好上早課,我們不提早起床,等時間快到要趕不及了,才開始緊張,匆匆忙忙的盥洗、上殿,這樣不如法。既然我們想修行,晚上睡覺要比別人晚,大家休息了,我們多用些工夫,晚點睡;也要比別人早起床。有人批評別人很會算計,人家還在工作他提個水桶要洗澡休息了,每次都把工作留給別人做,這就理虧了。提早一分鐘起床,我們可以多下一分鐘的工夫。既然想在菩提道上有所嶄獲,就不要比別人睡得早,比別人晚起床。過去常聽人批評某某人 「懶屍」,「屍」是沒有生命、已經死去的身體,如果一天到晚躺在床上,人雖然活著,沒有生氣,不肯起來修行,不肯工作,這與屍首又有什麼不同呢?

  至於節約方面:用水要節約。現在雖然有自來水,但是清潔的水資源很有限,洗臉時每個人少用半桶,十個人就節省下五桶水。現在的人洗碗,總是開大水龍頭直沖,其實先用一點水弄濕碗盤,關掉水,再滴下清潔劑,等到洗好了,才用清水沖洗,就能節省許多用水。也有人將水龍頭開得很大來洗手、洗臉,如果能夠開小些,水流量不大,也可以節省很多水。我們不要有這種心態:「反正水費不必我付,多用點水沒關係!」其實用掉的是我們的福報。大家都懂得惜福,大家就都有水可用;用電時,將不用的電源關掉,就不必受電力不足時限電的苦惱。每個人節約一些,別以為省下的不多,人人都節約一點點,大家都有水電可運用。

  禮儀方面:處在大眾之中,譬如法會期間,十幾二十個人共用一個自來水,早上起床洗臉刷牙,漱口水吐出時,一定要低下頭,不可以使水濺及別人。有人將漱口水用力吐到水槽中,水濺了起來,濺到人家的臉或手,讓人覺得那是很汙穢的東西,感覺不舒服。所以在公眾之中洗臉刷牙,應該低下頭慢慢洗刷。即使處於自己的房間裡,獨自使用一套盥洗設備,也應該養成優雅、良好的衛生習慣。

  也有人在大眾之中用力咳痰或用力擤鼻涕,甚至挖喉嚨作嘔,想想看,假使旁邊的人這麼做,我們會不會覺得難受?一定認為他沒衛生,不禮貌。擤鼻涕時,要用衛生紙遮住,輕輕的擤。如果有人在旁邊刷牙,看我們擤一圈鼻涕出來,流到水槽,一定覺得很嘔心、很不衛生,對我們的印象很壞。

  我們也不可以在大殿或佛塔很清淨的地方,或在清淨的、人家要用的水中,吐痰或擤鼻涕進去。在大殿或佛塔中擤鼻涕都很不好,上殿或拜塔時,如果知道自己感冒流鼻水或有痰,一定要攜帶衛生紙,需要時輕輕的擦拭,而且要先到沒人的地方,即使當時在誦經,也要到旁邊沒有人的地方,否則大眾在誦經,我們擤鼻涕,聽到這聲音他們會覺得噁心,所以一定要到比較沒人、比較隱蔽的地方做。

  手裡拿東西,遇到人不可以單掌問訊。

  在大眾中不可以大聲嘩笑。講話時,要先停止笑聲,正正經經的說。假使一個人常常大聲嘩笑,有失威儀。雖然有人說一天三大笑才健康,可是笑得過火,就失態了。聽到很有趣的事情,當然免不了要笑出來,一定要用袖子將嘴巴掩住才笑。打哈欠時也要這樣。曾看過有人在大殿唱讚或誦經時打哈欠,嘴巴張得好大,不但對著佛像,連旁邊許多人都看得到,這是有失威儀的事。

  即使自己一個人獨處,打哈欠時也應該用手遮掩嘴巴,習慣了,在大眾中自然不會有失威儀的表現。尤其有一些人不只狂笑,還在人家面前放屁。雖然放屁是自然的生理現象,人人都會放屁,但是在有人的地方,不論客人或家人在場,大大方方的用力放屁,都很不禮貌。放屁雖說是生理調適的現象,但是也應該到旁邊沒人的地方完成,然後再回到大眾中,這是應該注意的禮貌。

  走路不可以慌慌張張。因為忙,結果常常撞上別人,或者把兩級階梯當成一級跳而跌倒了。走路應該穩重而且不疾不徐才對。

  常住當中,公家的燈不可以私用。住處插上收音機、錄音機及其他電器,電扇、電視等也都不可以。依規定,做公家的工作可以用公家的燈與電,做私人工作不可以。過去有位住持大德,處理公事就用公家的油點燈,他另外有一盞燈,私人看書,就熄滅公家的燈,改用自己的油來點。要做到不偷盜就要注意微細地方,將公物拿來處理私事,就已經犯了偷盜戒。現在用電燈不用油燈,如果自己多用了,可酌貼水電費,不然就犯錯了。

  現在雖然不點油燈,但是夏天還有很多蚊子昆蟲,晚上看到燈亮著,牠們會飛過來。所以燈要用罩子圈住,不讓蚊蟲飛近燒死。

  在大眾中聽到叫喚一定要回答。有一種人,叫了好幾聲也不回應,問他聽到叫喚沒?他說:「聽到了,要說什麼你就說呀,一直叫我做什麼?」這種態度不對。假使自己叫人,對方一直不肯回應,我們心中會有什麼感想?所以不應該不回應叫喚。以前我年紀還很小,有時父母親叫喚,我回答的聲音較小聽不清楚,他們就告訴我應該大聲回答,讓叫的人聽見。長輩的教訓,有人會不高興,可是不能為了不高興就不回答,再怎麼樣,父母親叫喚時一定要回話。不只是父母親,對任何人的叫喚我們也要回答。而且應該以念佛來回答,人家叫喚,我們就念「阿彌陀佛」,用「阿彌陀佛」作為回答。假如時時刻刻都用「阿彌陀佛」回應任何叫喚,相信以後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能自然的念「阿彌陀佛」。

  修行者穿衣服不可以故意挑選鮮豔的色澤。出家人目前衣服的色澤很多,應該要選灰色或木蘭色,木蘭色是比較黑的咖啡色,或選青灰色。有些出家人將布染上藍與黑混合的墨汁,色澤好像很難看。為什麼這麼穿呢?因為出家人不貪著衣服鮮麗的色澤,不分辨色澤的美醜。現代紡織業發達,布料很多,有些初出家的修行者,由於年輕,就分別哪個顏色比較年輕,哪個顏色比較老氣,這款布料他不要,那款布料他喜歡。出家以後還在色澤上執著,一定要穿哪種顏色比較好看,把時間浪費在衣服的貪著上,哪能去除貪念用功辦道?本來要了脫生死,現在連一塊布料或衣服款式都要執著,怎麼可能出離三界六道?

  穿衣服要有規矩。譬如穿長衫或短衫,手要垂下來;穿海青時,不可以將手垂下來,讓兩個袖子飄盪著,應該將兩手像放掌姿勢,抄在胸前。

  站立時不可以兩手叉腰,不可以駝著背,或兩手抱著胸走路或站立,這是世俗不雅的姿態,學佛的人不可以有這種表現。

  站立或坐的時候絕對不可倚著牆靠著椅背,躺下睡覺時,兩腳「大」字張開,這樣很沒威儀。

  拿東西時,應該提在手上,不可以扛在肩上,像以前有些出家人拿著錫杖,出門還帶著缽,假使將缽綁在錫杖的頭,這是錯誤的。錫杖要用手持,缽也要用手托著。

  走路時不可以幾個人手牽手一起走。

  出家人的褲腳要綁著,還要穿襪子,比較整潔。不可以放鬆褲管,拖在地上,雖然這樣子感覺較沒有束縛,卻不合威儀。

  閒暇時應該拜佛或讀經,絕對不可以閒逛遊走。

  修行的人修持的時間已經嫌少了,不要一天到晚找人聊天。我常提示在廚房挑菜、洗菜、切菜的人念佛,就不會說些沒用的話而造口業。「不說話」需要從平時養習慣。

  走路時,腳跟要提起來,在家或出家人都一樣。假使鞋子拖地,發出很大的聲音,會吵到別人。威儀中的「行如風」,就是走路好像一陣微風。一點點聲音也沒有。假使走路聲音很大,好像地震,整棟樓房都要塌下來,會使得別人生出煩惱。

  不可以私自取用三寶、常住物。這一點很容易犯過:譬如房間裡沒水桶,常住有很多,就拿一個到房間私用;房間裡沒椅子,客廳有,自己搬一張進來坐。這都是私取及盜用三寶、常住物。我們用的東西範圍無窮無盡,如果看到這樣東西想用,看到那樣東西也要用,因為方便而常常挪用,本來使用器物要力求簡單,現在反而私用常住物,這就犯了輕垢罪。

  台灣有些比較大的叢林,裡面住了一兩百人,起初常住物的使用有個規定以外,用電就沒有限度,於是很多人買了電扇、冰箱…耗了很多電,後來常住規定在每個人的房間裝設電表,每個月用多少電,讓使用的人自己繳錢,於是使用電鍋、電扇就會自行節約。繳錢使用這些電器用品,不侵損常住,就可以安心使用。

  有些人打電話給朋友,不到公用電話打,用寺裡的設備打長途電話,三、四小時的聊,結果常住必須繳數千元的電話費,乃至幾萬元。私自使用常住的電話,常住當然要付這筆錢,使用的人則侵損了常住。私事應該自己付錢打公用電話,就不會侵損常住,也比較能惜福。有許多在家居士到佛寺,因為電話沒有管制,所以藉機打電話找朋友聊天,這是侵損常住,也算偷盜常住財物。為了節省私人一些開銷而折損了自己的福報,我們了解因果就要戒絕做這些事。

  出家人與人談話,不要說些不是佛法的事。有些在家眾空閒時到寺院走動,原是件很好的事情。但是到了寺院,不談佛法,說的盡是婆婆怎麼了,公公怎麼了,或舅舅阿姨怎麼了的俗事,也許他從事的職業,時間上較自由,可以天天找出家人,但是出家人本來要修行,說佛法給大家聽的,只因這位居士每次到寺院來都買幾個蘋果,或拿一包米來,結果,出家人就要與他談世俗的事,修持豈不是荒廢了?假使在家居士不談修持佛法的事情,應該告訴他:「我們到寺裡來,為的是多了解佛法,不要談世俗的事務。」或者說「你有時間來寺院,相信不是要我泡茶陪你聊天,我們一起去拜佛或討論佛法好嗎?」有些在家眾可能會說:「你們愛喝茶,我買一罐茶來這裡,我們來泡茶享受一下。」如果只是陪在家眾喝茶,浪費許多時間又因為說的不是佛法,扯上許多是非,就多造了很多業。

  既然要修行,不可以因為小小的事情互相爭執。這是每個道場都會發生的問題,有時候為了煮飯炒菜,有時候為了辦某件事情意見相左互相爭執。遇到事情大家好好討論,我們不想住在一個很和樂很安詳的地方嗎?如果一天到晚吵架鬧脾氣,堅持己見,這與世俗的人有何不同?

  在家居士的家庭裡面,或與朋友交往,也用不著為了小事情爭執。如果遇上大事情,很難忍受,也要心平氣和的與對方論辯,不要大聲的與對方爭吵,引發他的瞋恚心。假使他說的我們不能忍受,我們說的明明對,他卻不肯接受,我們也用不著與他爭辯,因為辯到最後也沒有結果,倒不如退到旁邊去。假使與人爭執動了氣,甚至動手動腳打架,這就不像是佛弟子了。

  看到有人禮佛,我們不可以從他面前經過,以免妨礙遮擋。在寺院如此,在家裡的佛堂也如此,有人禮佛,我們要繞過去。有人誦經,我們也不可以在他的桌子周圍走來走去。自己吃過飯想經行,可以到別處去。讀經時,有人在旁邊走來走去,會分散他的注意力,或許生出妄想,乃至有了煩惱。我們也有誦經的時候,當然不希望被打擾,別人誦經我們也不要在他的眼前走來走去。

  有些道場請人講課,聽講人不可以比主講的人晚到講堂。譬如七點正開講,最好在六點五十分已經坐好等主講人。別七點才到,又上個洗手間,走動一下,主講者已經到了,才慢慢入座。

  聽經時,應該將衣服整理整齊,不可以隨便胡亂穿著去參加。

  請經時兩手恭恭敬敬的捧著,而且眼睛平視,直行,進入聽講的講堂,具足威儀。

  聽經時坐姿端正,不可以用手撐著下巴,或撐著額頭,以免對講經者乃至佛法不恭敬。

  在講堂不可以大聲咳嗽,以免影響別人。咳嗽時盡量減低音量,而且要用袖子或手帕掩住嘴巴。

  不好意思推辭才去聽經是件痛苦的事情,要有認真聽講的心理,聽後也要認真思考,到底法師所講的事自己犯了沒有?犯了就要改進,如果沒犯就勉勵自己再依教奉行。聞後思,思後修,有些人聽經只為了記憶一些名相: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緣,名相記得很清楚,不過什麼是苦?什麼是集?什麼是滅?什麼是道?他不知道,只記得名相,沒辦法做到不集苦的因,這就不是真實聽經。

  有些人將名相記憶之後,轉訴給別人聽,自以為很了不起,知道什麼是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緣等等。我們不應該耳朵聽了一句話,不經思考馬上就從嘴巴說出去。若對那位法師與居士的話有疑問,要等他們講經完畢,我們端經上法台,向他問訊,然後將剛才不了解的部分,提出來發問。假使一聽到不懂的地方,馬上請求主講的人再解釋一次,這對講的人很不恭敬,對於他講的東西就不能確實吸收進去。我們很恭敬的求取知識,心存敬謹,人家說的話我們就能好好聽取。得到回答以後,也要恭恭敬敬的問訊,才退場。不可以聽過回答,經本闔起來就跑開。

  在公共的寢室睡覺,也許五、六個人同一個房間,安板時就應該關燈。但是有人東西還沒整理好,不能沒有燈火,所以關燈時應先詢問還有沒有人要用,沒人用燈火才關掉。

  房裡有人睡覺,不可以拿東西發出聲響,更不可以大聲言笑。很多人參加法會幾天,大家住同一個房間,想要安靜的修持,卻為旁邊的人而苦惱,有人三更半夜翻動衣物,或拿塑膠袋發出吵雜的聲音,乃至兩個人在房裡說話,完全不顧慮別人睡不著覺。凡是會使人苦惱的事情,要儘量避免。

  入浴時,脫衣或穿衣要很安詳自在。到公共浴室洗澡,不可以在浴室中小解,洗澡前應先進廁所,否則後面進來的人會受不了裡面的氣味,而且也不衛生。公眾場所中,我們要把持這種道德。

有些人洗澡時與別人談笑,進廁所或浴室絕對不可以說話。有人不但說話,洗澡洗了很久,還在裡面唱歌,這都不可以。公共浴室供人洗澡,進去洗好了要趕快出來,有人洗了澡還在裡面洗衣服,本來十五分鐘可以洗完的,他洗了半小時還沒出來,妨礙後面的人使用。

  洗澡時默念偈語:「洗浴身體,當願眾生,身心無垢,內外清潔。」我們的身體沒汙垢並不難,更重要的,心裡還要沒有貪欲等汙垢,身心完全清潔,才圓滿。

  入廁所也有規矩,有意念想去就要行動,不可以等到很急了,再匆匆忙忙的入廁,緊緊張張的敲廁所的門。

  廁所難免骯髒,進裡面要換鞋子,因為外面穿的鞋子乾淨,或許要穿進大殿,廁所有時又濕又髒,沾上這些污垢再進入大殿就不恭敬了。

  入廁所要先彈指三下,或敲門三下。別以為沒人在裡面就用力開門,假使裡面有人,莽撞的把門打開非常沒禮貌,應該敲三下門,通知裡面的人。也不可以在外面催促裡面的人,說自己的肚子很痛、很急了,要裏面的人趕緊出來。我們要在有上廁所的意念時就去排隊入廁,不可以急急忙忙逼迫正在使用的人。

  進入廁所,心中也應該默念:「大小便時,當願眾生,棄貪瞋痴,蠲除罪法。」大小便是身體裡的廢物,我們將它拋棄,也希望將貪嗔癡去掉,將罪惡去除。

  有人到了廁所,拿東西在裡面繪畫。公共廁所的牆壁常被畫上圖畫,甚至寫了一些不堪入目的詞句。那是讓我們大小便利的地方,不是看書或畫圖的地方。

  入廁時不可以低頭觀看,那是心念不正者才有的動作。不可以努氣作聲,也不可以與隔壁的人說話,更不可以吐痰擤鼻涕塗到牆上,這在以前比較常見,現在的人普遍接受教育,不太會做這種事情。想想看,一攤口水或鼻涕在那裡,牆壁很骯髒,進去的人豈不要作嘔?所以一定要保持廁所的清潔衛生。

  入廁時,或許有人正好從裡面出來,我們不可以對他問訊,我們出來,有人要進去,我們也不可以對他問訊,應該閃過一邊讓路。

  衣服要在廁所裡面整理好,絕對不可以一面走一面綁帶子,或一面扣扣子,或一面整理褲子。
  不可以穿著海青入廁所,無論大小便利後,都要洗手,不洗手,再拿東西,不但沒衛生,請經書更是不恭敬,所以大小便後一定要將手洗乾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