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看病

  我們一生當中難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,身體健康是件很快樂的事,可是從生到死之間,很少人不生病,至少會感冒或肚子痛,假使病症輕微,還能照顧自己,自由行動;假使病重,或者年紀很大又得病,沒人照顧就不行了。所以不論出家或在家眾,看到病人,需要時時刻刻照顧。梵網經裡面規定:「若佛子,見一切疾病人,常應供養如佛無異,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,第一福田。若父母、師僧、弟子病,諸根不具,百種病苦惱,皆供養令差。而菩薩以瞋恨心不看,乃至僧坊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,見病不救濟者,犯輕垢罪。」凡是看到病人,要隨時照顧他,準備東西給他吃。對病人的供養和照應,應該如對佛一般。

  佛經裡說「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。」所謂八福田是:佛、聖人、出家人等三種敬田,因為佛、聖人和出家人都值得我們恭敬;和尚、阿闍梨──教授(教我們規矩和經典的人)、父、母,對我們有恩,是四種恩田,我們能瞭解佛法,知道發心,都是由於師長和教導佛法的人──和尚和阿闍梨所賜與的,對我們有恩德,父母生養撫育我們的肉身,於我們也有恩;救濟病人,稱為病田,又名悲田。這八種都能給我們機會種福,好像撒播種子,將來能收到果實,今天我們待人好,來日人家也會善待我們。假使人人都能從事這八種福田的耕種,好像農夫很盡力種田,秋天就有豐富的收成。

一、佛田 
  佛是已經覺悟的人,而且他的覺行很圓滿,在世間和出世間都很殊勝,無人能和他相提並論。假使我們能恭恭敬敬供養佛,不但能得到一切福報,又能滅一切罪,故名佛田。

二、聖人田 
  菩薩、緣覺、聲聞都已經出離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證悟了聖道,具足無量的功德智慧。恭敬供養的人就能得到無量福報,所以名為聖人田。

三、僧田 
  僧是出家人,僧伽為僧的全名,意思是和合眾,大家相處事事合諧,互相尊敬,不吵架爭執。恭敬供養僧伽,就能得到福利,故名僧田。

四、和尚田 
  和尚,于闐國翻譯成和尚,中國話的意思是力生,即是教授師。出家因為有師長教誨的力量,能夠增長法身,恩惠非常重,能夠恭敬供養和尚就能得到福利,故名和尚田。

五、闍梨田 
  闍梨具足來說是阿闍梨,中國話是正行,因為他能糾正弟子的行為,教授我們得戒的師父就是阿闍梨,受五戒和菩薩戒的戒師,其中有一位阿闍梨,阿闍梨,就是教我們怎麼守戒的師父,由於我們受阿闍梨教授得戒,所以能夠有禪定、智慧,因此他對我們的恩惠很重。我們能恭敬供養他們,就能得到福利。

六、父田 
  我們有這個身體,當然是由父親的因開始,形成身體,父親有生成的德,自幼到大,父親都教誡我們,養育我們,他的恩很重,為人子女,當然要盡力奉養。奉養父母不為求福,我們恭敬父母,對父母孝順,不應向父母討人情;有些人因為父母的親緣,無可奈何地奉養,這種態度是錯誤的。我們出自虔誠恭敬的心來奉養父母,自然能得到福報,故名父田。

七、母田 
  母親從懷胎、分娩,殷勤餵奶、換尿布、報我們,護持我們長大,的確備受艱辛,我們可以體會母親的恩惠很大,應該極力奉養。假使孝心做到極點,是真孝,自自然然能得到福報。

八、病田 
  對生病的人起同情心,知道病人非常痛苦,用心照顧療養,供給湯藥,自然能得到福報,故名病田。
  
  或許我們認為供佛和孝順父母的福報最大,梵網經說八種福田中看病才是第一福田。家中的父母雙親,師長或出家人,乃至弟子生病,受到種種病苦而苦惱,我們不可以有這種觀念:「父母師長是年長的人,我比你們小,應該是我受你們照顧,哪有我來照顧你們的道理?」有了怨言是不應該的。父母親照顧子女時,絕對不發半句怨言,子女生病,父母不分日夜照顧著。假使學佛的人因為病人平時待我們不好而對他發瞋恨心,因而不肯照顧他;或者遇到不認識的病人,而不照顧、不救濟,這都犯了輕垢罪。
  
  佛陀在世時制定僧團每天要出外托缽。他們托缽時,釋迦牟尼佛就先去巡視僧舍。有一次發現有個出家人病得很重,屋子裡臭氣衝天,沒有人照顧他。僧團外出托缽,知道有病人不能托缽,就要多托一分回來給病人吃,同時要照顧病人。但是世尊看那情形,知道沒人照應他,病人的大小便利沒人處理,被子很臭。佛問他是不是病得很重?他說:「是的!世尊!」「是不是沒人照顧你?」比丘答說沒人照顧。佛陀問他:「平日別人生病時,你照顧過他們嗎?」這位比丘深自懺悔,說:「平日看到病人我都跑得遠遠的,不要說不照顧,還深恐被他傳染上疾病。」佛說:「你想想看,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不生病,別人生病時你不照顧他們,以這個因緣,現在你生病了,別人也不照顧你。」佛不但親自照顧這位病比丘,而且對眾弟子說:「種種福田中,以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。」病比丘聽了這些道理,非常慚愧。想想看,佛是最尊貴的人,可是佛對待病人還是仔細的幫忙整理屋子,照顧湯藥,我們每個人更應該向佛學習。
  
  某道場有位比丘尼,年紀才三十幾歲,脾氣卻很大。寺中有老菩薩在浴室跌倒,夜裡在房間痛苦哀號,她不但不加照應,不幫忙侍奉茶湯,還口發惡言:「活了一大把年紀還不死,每天大叫吵死人!」其他人病了,她也從不踏進一步到病人房間照顧,或許她自以為才三十幾歲應該不會有什麼事情。沒想到不久竟然中風了,左鄰右舍因為常被她罵,對她沒好印象,但是有些出家眾很慈悲,平時雖受過她的侮辱,見她不能行動了,還是幫忙她,照顧她,拿藥給她吃,整理房間,替她洗衣服,這時候她才感到非常慚愧,她說:「假使我康復了,以後有人生病,絕對要熱心去照顧他們。」可惜後來雖然稍微能走動,卻不知道為什麼竟於大年除夕夜去世。寺院在新春都拜千佛,為了怕信徒正月初一清早到寺裡就看到有人去世,不得已將她的屍體存放在塔裡,等拜千佛以後才去料理。
  
  由這事實可以知道,平時有人生病,若我們不肯照應,以後自己生病了也不會有人來照應。尤其出家人,離開父母兄弟姊妹,到寺裡出家,將身心都奉獻在三寶中,大家都應該互相照顧,今天別人生病我們發心照顧,來日自己生病,人家也會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。在家眾平日到寺院裡,看到出家師父生病,正巧有車子能夠載他去看病,我們也可以盡一個佛弟子的力量,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療四事供養裡包含有醫藥,探病和送病人去看醫生就是醫藥供養。到寺院裡受出家師父教誡,師父有病時,我們也應該去探視。
  
  現在有些人知道種福,常到寺院當義工。自己的父母生病了,更要用心照顧。如果在寺院或各大醫院當義工,認為這樣有功德,而自己的父母親身體不好卻不照顧,這就不對了。有人丈夫去世了,她還能照顧生病的公公婆婆一、二十年,非常令人感動。
 
  嘉義有位居士經營出口貿易,由本身總理業務。太太生病時,她把工廠的經營全交代別人,將近一年時間專心照顧太太,背進背出,悉心照護,希望太太的病能好起來,實在令人感動。有人生病時,不管是當師長或徒弟,夫妻或父子,乃至兄弟姊妹、鄰居間,都要能夠互相盡心盡力照顧,這才是佛弟子的作為。
  
  以前嘉義縣口精舍,有位居士自幼罹患小兒麻痺症,兩個姊姊為了照顧弟弟都沒結婚,一個姊姊出家。這種姊弟情深,不忍弟弟生病沒人照顧的行為值得讚歎。

 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光明可喜的一面──以往交通不便利,小學或中學階段,有些經濟不好的小孩,又患了小兒麻痺症,鄰近的同學每天背著他上下學,從小學一年級背到六年級,甚至背到國中,這是一種菩薩心的表現。對別人尚且要有這種心,何況對自己的父母、公婆、師長,我們都應該盡心盡力來照顧。
  
  現在的社會風氣也有很多令人擔心的地方。有人被車子撞倒,肇事者逃跑了,旁邊的人看到傷者情況危險,不忍心,將他送醫急救,後來傷者的父母親竟然誣賴急救的人,因此很多人碰到類似的情形不敢插手,免得倒楣,以致造成傷者延誤送醫而死亡的遺憾。我想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會胡亂誣賴人,學佛的人不應該見死不救,有這種情形一定要早點送醫急救,也許一條命就撿回來了。所以學佛的人對於生病的人應該盡力照護,就像照顧佛一般。絕不能因為他不是佛,不是菩薩,不是聖人,也不是父母、師長而不肯幫忙。
  
  探病、照顧病人時,心中應該默念偈:「見疾病人,當願眾生,知身空寂,離乖諍法。」看到生病的人,我們希望一切眾生都知道這身體是因緣所生,是空寂的,能夠離開乖諍法。乖是違背,諍是相互鬥諍。有人生病是因為飲食不當,像喝酒抽菸很容易得肝病和胃癌。吃太多,或該休息不休息,這都違背健康的原則。
  
  照顧病人應該以好話安慰,這事非常重要。病人很痛苦,假如對他的口氣不好,使他的心情更壞,不但病不容易好,而且會加重。有些人身體稍不舒服,到醫院診斷後,醫師用沉重的語氣說:「為什麼把病拖到這麼重了才來醫?」本來到醫院時他還很輕鬆,一聽醫生這麼說,他想:「糟了!我的病不曉得到底多嚴重?」結果本來是走著進去的,卻無法走著出醫院了。醫生診斷出來有些病情真的很嚴重,他瞭解病人的心理,於是好言安慰說:「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,沒關係,我開個藥給你,有些東西要特別注意不要吃,多運動,沒多久就會好起來。」病其實很重,因為醫生這麼說,心情開朗多了,感覺好了很。所以醫生看診時,表情和語氣對病人有很大的影響,何況我們身為親戚朋友、師長、弟子,照顧病人,更應該以好話來安慰他們。
  
  有些人的確對病人很好,可是常對病人說:「早就告訴你什麼東西不可以吃,你以前就是愛吃那些東西,病才會這麼重,現在別再吃了。」病人一聽,心情就不好。假如我們換一種方法,說:「我們就是什麼東西吃多了身體才不好,我想這種東西還是少吃些,等到病較好些,愛吃再吃。」或者說:「沒關係!你以前工作過量,吃東西不小心,不該吃的你吃了,現在有病,你儘量放下,多運動,相信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。」病人因此心情愉快,感到很輕鬆。
  
  此外,我們可以勸病人多念佛,不要老惦記著腳痛、肚子痛、頭痛等等,因為全神貫注在念佛,不在意病體,至少痛苦會減輕很多。假如我們懂得一些佛法,可以說給病人聽,轉移他的注意力,因為聽聞佛法,較能使他放下、忘記病痛。怎麼說呢?譬如有些病房放著電視機,病人本來哀號不已,看到他喜愛的節目上演,全心全意看著,這時候他已經忘了病,節目結束他開始又病又痛了,可見精神轉移就不覺得很痛苦。
  
  我們引導病人好好念佛,也讓病人知道身體是和合假有的,眾生執著某個部位生病,所以有痛苦,集中注意力在病痛部位更感覺到痛苦,如果將心念專注在別的地方,雖然病依然存在,可是病痛的感覺自然會減輕些。
  
  假使病人有什麼需要,在可能的範圍內,我們竭力供給,使他們歡喜。譬如他很愛喝湯,我們卻說:「不要喝湯,喝些開水或果汁就好。」什麼要求都得不到滿足,會使病人心情不好,病人想要的東西我們儘量想辦法給予,使他們心情舒泰;不該給的東西,譬如他因為吃太甜或鹹而致病,如果再吃這類食品,身體會更糟,這時我們應該想法子勸他。總之,只要我們辦得到,病人所希望的,我們盡力滿足他們的願望;病人的要求若對他們不利,就設法勸解,讓他們放棄那種希求。
  
  以上是看顧病人時,學佛的人應該做到的事項。